从我第一次开始接触起咖啡,到现在已经是过了三四个年头了。最早接触咖啡是在高中的时候吧,喝那种一块钱一条的速溶咖啡,那时候对咖啡的认识就仅仅停留在提神、雀巢这几个简单的印象。
上大学了之后,又多喝了几种不同牌子的速溶咖啡,像是麦斯威尔、G7,但是也仅限于速溶咖啡。然后在去年出去实习的时候,第一次去星巴克喝了红茶拿铁,当时年轻的我并不知道星巴克的拿铁里面并没有咖啡- -。然后爱上了那种味道,尝试了其他的品种之后,决定尝一尝最原本的拿铁。
拿铁最初给我的味觉上的感觉并没有红茶拿铁来得令人开心,大概是少了很多糖🍬的原因吧,后来也慢慢习惯了拿铁的滋味。
住在北京的时候离星巴克超远的,只有在上班的时候,途中顺路买上那么一杯。
而离我家近的能够获取到咖啡的地方,竟然是一家KFC。但是尝过几次他们家的榛果拿铁、焦糖拿铁之后,开始觉得很失望,KFC的拿铁的糖像是不要钱一样,几次喝他们的拿铁总是能把我给腻到。
后来随着我对周边的探索,发现了味多美这家面包店。顺带一提,我超喜欢吃他们家的糕点。买过几次面包之后,我开始对他们的咖啡有点儿好奇,就还是从拿铁开始,尝试了一下,觉得还不错,咖啡和牛奶的量比控制得很不错,加上他们家的面包真的很配。
然后说咖啡,就不能不说最常说起的美式。
最早接触起美式是在北京工作的时候,公司有一台咖啡机,不知道是哪里的豆子,也不知道咖啡机的牌子,反正那是我第一次喝到一杯美式,年轻的我第一次被苦到不能呼吸。即使加了很多糖也不能达到我印象中速溶咖啡的甜度,所以,那时候的我,开始思考起,平日喝的速溶咖啡里究竟有多少的糖。之后也在渐渐的控制喝速溶咖啡的量。
继续说美式,之后在星巴克喝了他们家的美式咖啡。但是还是会忍不住放点儿糖,一杯大杯的美式我会放一包糖吧,说到底还是当时不太习惯咖啡的苦涩。
就这么喝了很久的咖啡。
有时候喝点儿美式,有时候喝点儿拿铁。
也买过雀巢和麦斯威尔的黑咖啡,买了点儿太古的方糖,自己冲起来喝,省得想喝咖啡的时候还得跑个大远去买。但是就出现个很纠结的情况,自己冲的咖啡不加糖喝的时候会很苦,加了糖的话,喝完嘴里会有苦涩的感觉= =。喝了几次之后,觉得不加糖的时候的苦涩的感觉会比较好受一点儿。所以,那次买的方糖到现在还剩了很多,咖啡倒是喝了不少了。